在线报名|公司路线

小儿推拿常见疾病的七大推拿手法

发布时间:2018-10-18 10:47 所属栏目:行业资讯

  近年来,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,保健治病也开始讲究副作用少,易于掌握,容易接受的绿色疗法。其中小儿推拿就是备受推崇和迅速燃爆的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。

  小儿推拿是什么?

  小儿推拿是一种运用专门的手法治疗小儿常见疾病的独特方式。

  这是一种治疗方法,它基于中医基本理论,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前提,根据小儿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,以及好发疾病和病理机制的不同,运用特殊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一定的部位和穴位,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,调节经气,平衡阴阳,扶正祛邪。小儿推拿疗法可以激活与调动小儿机体自身的平衡机制,运用机体自身而不是外来药物的力量去改善小儿体内的状态,进而求得机体内部新的平衡,达到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、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目的。

 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疗效确切,简便易于操作,无需借助辅助工具的治疗方法,可以减少用药,缩短病程,更容易被家长和孩子们所接受。

  不打针?不吃药?

  小儿推拿来治病

  小儿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为:平衡阴阳、调和脏腑、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、扶正祛邪。

  具体表现为:

  1、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

 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,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。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,通过刺激穴位,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、阴阳平衡的作用。正气自然充足,正气存内,则邪不可干,也就是抵抗力增强,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。

 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,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,同时,小儿推拿还可以使小儿气血充盈,饮食不偏,食欲旺盛、发育正常等。

  2、缓解、解除小儿病痛

  如果小儿有病,推拿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,通过经络的联系,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。

  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,可以对小儿感冒、发热、咳嗽、腹泻、腹痛、便秘、厌食、哮喘、滞颐(流口水)、疳积(营养不良)、夜啼、遗尿、近视、肌性斜颈等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
  3、未病先防,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

 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
  A) 未病先防:通过小儿推拿,使小儿气血调和,经络通畅、阴阳平衡、正气充足,因此可以起到让孩子不得病、少得病的功效。

  B) 防病传变: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,易发生危急状态,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、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。

  

 

 

  什么情况不能推拿?

  手法操作局部有感染或皮肤破损的患儿,急性伤筋的患儿不宜在局部施用手法。有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患儿,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患儿,有严重心、肝、肾脏疾病的患儿不适宜选用推拿。

  治疗腹泻的基本小儿推拿手法

  补脾经

  

 

  脾经穴在拇指桡侧边缘,医者用左手食、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,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。

  揉板门

  

 

 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,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。

  揉外劳

  

 

 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,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,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。

  运内八卦

  

 

 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,以掌心为圆心,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/3处为半径作圆,内八卦穴为一圆圈。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,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。

  摩腹

  

 

  腹指小儿腹部,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。

  按揉足三里

  

 

 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,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。

  捏脊

  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捏脊时,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,脊柱属中医督脉,主一身之阳,捏脊可调理阴阳,健脾补肾。

  操作时,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,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。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、捏、捻等动作,共捏六遍。第五遍时,在脾俞、胃俞、膈俞做捏提手法。六遍结束后,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。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